一、線管施工
管槽施工是整體施工的基礎。它直接影響到整體的工程進度和工程質量。根據我公司長期的工程活動,我們將針對線管施工和線槽安裝兩個方面論述,施工過程中的難點和重點,并著重介紹我方在線槽施工方面的施工方案。
線管施工難點:線管口的保護
解決方法:用管口保護塞。
線管施工工藝
管煨彎采用冷煨管徑20mm及其以下可采用手扳煨管器,管徑25mm及其以上使用液壓煨管器;
過路盒安裝應牢固平整,開孔整齊并與管徑相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開長孔,鐵制盒、箱嚴禁用電氣焊開孔;
管路敷設前應檢查管路是否暢通,內側有無毛刺;
管路連接應采用絲扣連接;管路敷設應牢固通暢,不做攔腰管或絆腳管;
管路應做整體接地連接,采用跨接方法連接。
敷設于多塵和潮濕場所的管路,管子連接處均應作密閉處理。
進入落地式配線箱的管路,排列應整齊,管口高出基礎地面不小于50毫米。
箱盒安裝,應牢固、平整。箱盒內應保持清潔。
箱盒內導線應有適當的余量,銅導線的連接應采用符合規范。
明配鋼管應排列整齊,固定點的距離應均勻,間距符合規定要求,實測應達到:排列整齊,固定點間距離允許偏差50mm,垂直度在任何2m內允許偏差3mm。
垂直敷設管線,導線超過下列長度時應加以固定:所有導線截面50平方毫米及以下為30m;所有導線截面70-95平方毫米為20m;所有導線截面20-240平方毫米為18m;
室外暗管采用防腐熱鍍鋅鋼管,挖溝埋設,深度>700mm。
配線與通風、上下水管等之間的最小距離:穿管配線平行為100mm,交叉為50mm,絕緣導線明配平行為200mm,交叉為100mm。
配線工程的支持件固定牢靠,線路在經過建筑物的伸縮縫及沉降縫處應有補償裝置,在跨越處的兩側應將導線固定,并留有適當裕量。
埋入墻或混凝土內的管子,離表面的凈距不應小于15mm。
電線管路彎曲半徑:明暗配時均不應小于管外徑的6倍,當埋設于地下或混凝土樓板內時,不應小于管外徑10倍。
電線管路中間加裝接線盒,應符合國標《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在TN-S系統中,金屬電線管和金屬盒〈箱〉必須與保護地線〈PE線〉有可靠的電氣聯接。
鋼管進入接線盒及配電箱應順直,管口露出盒(箱〉應小于5mm。明配管應鎖螺母或護圈帽固定,露出鎖緊螺母的絲口為2-4扣。
鋼管敷設需要外涂防火漆,在鋼管穿越墻體或樓板時需要進行防火封堵。
鋼管與設備連接時,應將鋼管敷設至設備內,當不能直接進入時,應在鋼管出 口處加保護軟管引入設備,金屬軟管長度不宜大于2m,管口包扎嚴密。
在建物的頂棚內敷設時,必須采用金屬管、金屬線槽布線,吊頂內金屬軟管長度不應大于0.8m。
二、線槽施工
(1)線槽施工難點
線槽施工難點如下:
1)水平線槽的安裝空間不夠
解決方法:在一個垂直面上安裝,某些區域繞行。某些空間不夠的部位,用扁線槽過度。
2)垂直線槽的防火封堵
解決方法:采用防火膠封堵。
(2)線槽施工重點
彈線定位:
根據設計圖紙確定線槽走向,從始端至終端找好水平線或垂直線,用粉線袋在線路的中心外進行彈線,按照設計圖要求及施工驗收規范規定,分別找出分線盒、分線口及支架的具體位置,用鉛筆分別標注。一般支架間距為1.0~1.5m。
線槽敷設:
為防止灰漿進入,各連接處周邊抹專用膠,各分線盒、出線口盒蓋擰緊,并用鐵絲綁扎,未端加塑料封堵。澆筑混凝土時設專人看護,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跨接地線焊接:
依據施工規范,確定跨接線規格。地線兩端焊接面不小于該跨接線截面的6倍,焊縫均勻牢固。
槽內配線:
首先清掃線槽,可先將帶線穿插至出線口,然后將布條綁在帶線一端,從中一端將布線條拉出,反復多次可將線槽內的雜物和積水清理干凈,也可用空氣壓縮機將線槽內的雜物和積水吹出。放線前應先檢查管及線槽連接處的護口是否齊全。
線路檢查及絕緣遙測可參照管內穿絕緣導線安裝工程的相關部分。
面板安裝:
配合裝修,依據各出線口用途,安裝相應的面板。
(3)線槽施工工藝
1)材料選擇
檢查線槽的外觀:線槽內外應光滑平整,無棱刺,不應有扭曲、翹邊等變形現象。
分線盒和插座盒:敷線平面中,用作導線的轉彎、相接。交叉是敷線的十字回路,可作不同管形的變換和一定范圍的高度調整。雙線槽線路的分線盒內部設有隔離板,以保證各系統之間的隔離和屏蔽。敷線平面中出現各系統交接十分復雜時,線槽在水平位置采用加深分線盒,將水平方向的線槽交叉進行,極大地方便了各種線路走向。
專用出線口:用于導線的引出,距分線盒230mm設置第一個出線口,出線口之間標準間距為600mm。如果為雙線槽,兩線槽鄰近出線口中心距為1400mm。
連接支撐附件:連通器用于直通連接;圓管接頭用于分線盒中圓管連接;變徑接頭用于線槽與圓管的連接;終端用于線槽終端封頭;支架與調整螺栓用于線槽支撐及高度調整,其調整螺栓長度視施工條件而定,高度調整一般為30~50mm;S型加深專用接頭用于縱橫交叉或過梁處;平式彎通用于線槽的轉角處;立式彎通用于線槽的上下連接口;其他線槽專用膠水,用于線槽與線槽,線槽與分線盒連接處,防止灰漿進入。
2)安裝前準備及總體程序
路由勘察
橋架檢查
固定方式確定——吊頂內、地面、墻面暗裝、明裝。
安裝
防火、封堵
3)固定方式確定
根據場所的設置條件確定橋架的固定方式,選擇懸吊式、直立式、側壁式或是混合式,連接件和緊固件一般是配套供應。此外,根據橋架結構選折相應的蓋板。
吊頂內
吊裝——吊架(單桿吊架、U型吊架)、直立支架(單面支架、雙面支架)
弱電井內
墻面支架——雙臂支架
4)施工流程
下料
直線段按現場路由距離計算,彎通基本按1m/每個計算橋架長度,三通按1.5米/個,四通按2米/個(以上為經驗值)。
彎通及支架制作
橋架固定
按橋架總長度/支撐間距+5%余量計算。
接地跨接
5)其它注意事項
線槽的安裝位置應符合施工圖規定,左右偏差不應超過50mm;
線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應超過2mm;
線槽應與地面保持垂直,并無傾斜現象,垂直度偏差不應超過3mm;
線槽節與節間應接觸良好,安裝牢固線槽節與節間用接頭連接板拼接,螺釘應擰緊。兩線槽拼接處水平度偏差不應超過2mm;
線槽使用的接地體應符合設計要求,就近接地,并應保持良好的電氣連接。
當直線段橋架超過30m或跨越建筑物時,應有伸縮縫。其連接宜采用伸縮連接板;
線槽轉彎半徑不應小于其槽內的線纜最小允許彎曲半徑的最大者。
10.3線纜施工
(1)線纜施工難點
線纜施工難點列表
序號 |
難點 |
解決方法 |
01 |
管槽內的毛刺 |
注意管槽施工質量,線纜敷設前清理管槽口及線槽內部。 |
02 |
線管堵塞 |
在敷設前,對線管全面試穿 |
03 |
線纜敷設量很大,容易出錯 |
技術交底;預先設置線纜編號;分系統,按區域施工。 |
04 |
線纜的節約 |
盡量注意同時敷設線纜的數量,并按現場實際情況,事先規定預留量。 |
05 |
光纖布線工藝要求嚴格 |
技術交底,加大工藝檢測密度,嚴格按規范要求施工。 |
06 |
線纜的破損 |
注意施工時的線纜保護 |
(2)線纜施工重點
1)埋地暗裝鋼管、線槽穿線
電纜管路采用埋地安裝管槽的情況,管槽阻塞是最主要的問題,穿線前應全面試穿,否則必將被長時間的穿線過程拖跨。
2)吊頂內線槽鋼管、線槽穿線
吊頂上穿線需要架梯作業,勞動強度較大,但如果管槽敷設都符合要求,應較順利。應注意的問題是不要一次穿太多(少于20根)。
3)電纜保護
穿鋼管時鋼管兩端要加護套,所有電纜經過的管槽連接處都要處理光滑,不能有任何毛刺,以免損傷電纜。
拽線時每根線拉力應不超過11公斤,多根線拉力最大不超過40公斤,以免拉伸電纜導體。
電纜一旦外皮損傷以至芯線外露或有其他嚴重損傷,損傷的電纜段應拋棄,不得接續,接續的電纜無法滿足信號傳輸要求。
整個工程中電纜的貯存、穿線放線都要耐心細致,避免電纜受到任何擠壓、碾、砸、鉗、割或過力拉伸。布線時既要滿足所需的余長,又要盡量節省,避免任何不必要的浪費。
布線期間,電纜拉出電纜箱后尚未布放到位時如果要暫停施工,應將電纜仔細纏繞收起,妥善保管,不得隨意散置在施工現場。
(3)線纜施工工藝
良好的線纜安裝質量,對于設備保證良好工作狀態和穩定的工作性能,和系統的開通影響尤其顯著,所以我公司在安裝線纜中,要嚴格遵守國家有關規范標準和嚴格的操作流程。
a.電纜在線槽內敷設
電纜線槽內每根電纜隔50m處,電纜的首段、尾端及轉彎處應標記,注明電纜編號、型號、規格、起點和終點,標示方法得當。
控制線與信號線在同一豎井或線槽內敷設時,應分別在豎井的兩側敷設或采取隔離措施。
線槽距離地面的高度,不宜低于2.5m。
線槽需要外涂防火漆,在線槽穿越墻體或樓板時需要進行防火封堵。
線槽內布放電纜應平直,無纏繞,無長短不一。如果線槽開口朝側面,電纜要每隔1米綁扎固定一次。
線槽配線前應消除槽內的污物和積水;纜線布放前應核對型號規格、程式、路由及位置與設計規定相符。
在同一線槽內包括絕緣在內的導線截面積總和應該不超過內部截面積的40%;纜線的布放應平直、不得產生扭絞,打圈等現象,不應受到外力的擠壓和損傷。
電源線、信號電纜、對絞電纜、光纜及建筑物內其他智能化系統的纜線應分離布放。各纜線間的最小凈距應符合設計要求;纜線布放時應有冗余。
纜線布放,在牽引過程中,吊掛纜線的支點相隔間距不應大于1.5m;布放纜線的牽引力,應小于纜線允許張力的80%,對光纜瞬間最大牽引力不應超過光纜允許的張力。在以牽引方式敷設光纜時,主要牽引力應加在光纜的加強芯上。
電纜橋架內纜線垂直敷設時,在纜線的上端和每間隔1.5m處,應固定在橋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設時,直接部分間距約3~5m處設固定點。在纜線的距離首端、尾端、轉彎中心點處300~500mm處設置固定點。
槽內纜線應順直,盡量不交叉、纜線不應溢出線槽、在纜線進出線槽部位,轉彎處應綁扎固定。垂直線槽布放纜線應每間隔1米綁扎固定一次,每隔1.5m固定一次。
b.電纜在管道內敷設
從線槽、支架引至設備、墻外表面或屋內行人容易接近處和其他可能受到機械損傷的地方,電纜應有一定機械強度的保護管保護,采用電纜穿管敷設方式。
管道內部應無積水且無雜物堵塞。穿電纜時不得損傷保護層,采用無腐蝕性的潤滑劑〈粉〉,管道表面的防腐層應完好。
電纜敷設前必須進行絕緣電阻試驗,lKV以下的電纜使用1KV兆歐表測量絕緣電阻值。電纜線路的相位相序應與電網相符。
所有的鋼管口都要安放塑料護口。穿線人員應攜帶護口,穿線時隨時安放。
導線在管內不得有接頭和扭結,其接頭應在接線盒內連接。
導線穿入鋼管后,在導線出口應有護線套保護導線。
電纜終端頭與電纜接頭的制作應嚴格遵守制作工藝規程,電纜終端頭應按設計安裝在指定位置,帶電部分對地凈距離應滿足室內配電裝置最小安全凈距的要求。并牢固地固定在支架或框架上。
電纜芯線連接時,其連接管和線鼻子的規格應與線芯規格相符。
控制電纜終端頭可采用塑料電纜端頭套管方式,電纜接頭應有防潮措施。
每一回路導線間和對地的絕緣電組值必須大于0.5兆歐,并填寫測試記錄。
余長:電纜在出線盒外余長30cm,余線應仔細纏繞好收在出線盒內。在配線箱處從配線柜入口算起余長為配線柜的(長+寬)。
分組綁扎:余線應按分組表分組,從線槽出口捋直綁扎好,綁扎點間距不大于50cm。不可用鐵絲或硬電源線綁扎。
轉彎半徑:50芯電纜轉彎半徑應不小于162mm。
垂直電纜通過過渡箱轉入垂直鋼管往下一層走時要在過渡箱中要綁扎懸掛,避免電纜重量全壓在彎角的里側電纜上,這樣會影響電纜的傳輸特性。
線路在經過建筑物的伸縮縫及沉降處,應有補償裝置,導線有適當余量。
線纜敷設結束后每一回路導線間和對地的絕緣電組值必須大于0.5兆歐,并填寫測試記錄。